作者:小编 日期:2025-03-31 05:36:58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本期我们关注各地政协在助力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科学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事业向纵深发展中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
江西政协委员建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树立“天天想健身、处处可健身、人人会健身”新风尚
9日,南昌象湖半程马拉松;16日,南昌鄱阳湖半程马拉松、瑞昌乡村花海半程马拉松;23日,“庐山杯”九江马拉松、南昌安义半程马拉松3月,在江西南昌和九江已有5场马拉松赛事欢乐开跑,一再燃起大众参与跑步运动的热情。
马拉松赛事在江西有多火?2024年,江西省全年举办马拉松赛事28场,参赛人次突破24万,较2023年增长1.4倍。今年春节过后,各地到省体育局报备获批的赛事合计39场,全省近四成县(市、区)将举办马拉松赛事
在马拉松跑圈有一种说法,举办三届马拉松,跑友数量增长5倍。“在促进运动人口增长方面,没有一项赛事能超过马拉松。”南昌微马跑步协会会长、南昌县政协委员雷华寿以省内唯一的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南昌马拉松(简称“英雄马”)为例介绍,2016年首届“英雄马”,南昌跑团数量屈指可数;2024年第六届“英雄马”,南昌跑团数量达200多个,跑友数量约50万人。
在今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公共服务优化”“体医融合创新”等议题建言献策,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贡献智慧。
“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要完成从有没有到优不优的升级。”省政协委员黄勇在调研中发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仍存在“城乡失衡、设施单一、场地闲置”三大痛点,同时还有全民健身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要结合居住街坊、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对应规划足额、均匀的体育活动场地。”黄勇建议,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建设、运营的体制机制,将全民健身设施与人口密集的城市综合体、大型商业区、居住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和公园绿地、文化旅游项目等充分结合起来,切实拓宽投资渠道、丰富运营模式、增加运动种类。
“体医融合就是围绕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结合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照护的特点,将体育运动贯穿健康管理全过程。”在省政协委员管萍看来,全民健身为的是全民健康,深化体医融合,能有效推动群众健康管理关口前移。
管萍建议,坚持系统推进,打通体医融合堵点,建立由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牵头,财政、人社、教育、发展改革和医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在制约体医融合的政策法规配套、经费预算保障、试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寻求突破。
体育赛事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竞技舞台,更是全民健身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桥梁。在长期从事全民健身推广工作的省政协委员席毅林看来,要在群众身边建设标准的体育公园、体育广场等具有突出体育特色亮点的全民健身场地,持续开展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助力“天天想健身、处处可健身、人人会健身”的画卷在赣鄱大地展开。(记者 王磊)
公园球场上跨步投篮、体育场馆内挥汗如雨、郊外道路上骑行疾驰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各地不断增加公共运动设施和场地供给,创造了越来越好的运动条件。“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有效激发起群众参与运动的热情,“科学健身”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河北省政协委员为此积极建言。
健身指导服务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乔冰委员说,因缺乏专业指导,运动方式不当、运动过度等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不仅限制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推进,还可能让个人承担更大的健康风险。“要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乔冰建议,创新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出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提高健身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目前,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数字化发展资源还比较匮乏,数字技术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方面功能比较单一。乔冰提出,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提高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智慧化水平,搭建全民健身数字平台,强化运动健康中心数据分析应用,精确把握群众的健身需求和行为模式,让健身资源和服务更加易于获取和分享,让群众能随时随地享受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身服务。
相对城市而言,乡村体育事业发展不仅需要增加专业场地,更需Kaiyun开云要专业人才进行指导。“要构建乡村体育人才培育大格局。”阎会力委员建议,将科学健身技能、体育指导管理、乡村体育治理等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范畴,在加大体育院校定向培养力度基础上,从村干部、退伍军人、乡土人才中选拔一批年轻骨干,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担当、高水平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一支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农民体育工作队伍,选拔一批热心乡村体育的体育骨干,建立基层群众体育组织,推动乡村全民健身活动有序开展。
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学生体育运动都不容忽视。“目前,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健全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邓小梅委员认为,在政府教育工作方案中要加大体育工作比重,教育部门要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对学校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并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记者 高新国)
“从各商圈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赛事,到新华步行街、鼓楼商贸区等地标性街区的运动集市,银川市公共体育场馆敞开大门,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了2025年全民健身大拜年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促消费系列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据统计,截至2月底,该系列活动已辐射群众近15万人次,涉及景区、商圈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元,同比去年春节前后营业额增长30%。
近年来,宁夏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自治区体育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宁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39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场地设施。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多位自治区政协委员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自治区政协委员郑大鹏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健身场地和器材的不断增加,很多健身场地和器材缺乏有效的日常管护保养,一些器材由于不当操作或不爱惜使用而损坏,不少健身器材损坏后长期无人修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郑大鹏建议,相关部门要在已有规定的基础上,对后续的责任管理、维护维修、资金保障、报废更换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推动公共场所健身器材管理有序有效;要建立专门的统计台账,定期对辖区内所有公共健身器材的安装地点、使用年限、损坏情况、维修情况等信息进行摸底排查,对超过使用年限、达到报废标准的,进行强制拆除,对维修后符合安全标准的及时维修管护。
自治区政协委员何杰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也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对于全民健身,何杰表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加之缺乏适当体育锻炼,疾病年轻化问题日趋明显。“全民健身,让生活更健康更美好。2022年《国民健康生活方式洞察及干预研究报告》显示,缺乏体育运动仍然是人们健康生活的一大短板。”
何杰、马玉、王新英、姚桂梅等委员建议,要加强宣传,通过新媒体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提高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公众传授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技能;安排专项资金,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以满足不同区域群众就近锻炼的需求。
委员们还呼吁,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配套援建一批乡村健身场地、运动健康中心、农村健身设施、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等项目,着力补齐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短板,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发展。(记者 范文杰)
重庆渝中区政协助力构建15分钟高品质体育生活服务圈 打造“处处能健身,人人爱运动”名片
篮球场上比拼正酣,健身广场舞姿翩跹,慢跑步道身形矫健3月18日,重庆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内,倒春寒也丝毫未能消减市民们的运动热情。
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作为如今的“人气王”健身场所,正是渝中区政协助力15分钟高品质体育生活服务圈建设取得实效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渝中区政协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民主监督议题,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协商,引导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唐明星、陈莎莉、彭婧烨等委员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大大田湾体育产业园建设力度的建议》《关于深化拓展体育空间 提升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推动太极拳等武技进入渝中区社区的建议》等15件提案。
渝中区政府认真吸收采纳政协建议,并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形成了《重庆市渝中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强点、补线、建圈”思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科学健身推广、赛事活动促进、体育融合拓展四大工程,稳步推进15分钟高品质体育生活服务圈建设,让运动健身成为市民乐享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市民就近享受健身服务,渝中区还通过深度挖掘天台、街巷、步道等城市金角银边潜力,打造出社区体育公园8个、健身步道50余条、口袋体育公园(健身点)723个,全力构建起“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社区体育公园健身点(健身房)”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28平方米提升至2.71平方米。
“充分吸纳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我们不仅注重硬件上的改造提升,也在全力构建以体质监测评估运动处方生成体育服务指导为主要功能的闭环式全民健身新格局。”渝中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已建成国民体质监测站两个,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培育20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起“群众点单社区派单体育协会、社会指导员接单Kaiyun开云”的服务新流程,通过升级社会体育指导“六进”工作质量,延伸体育服务触角。
“光解决了去哪儿锻炼还不够!”渝中区政协主席王南表示,渝中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还要谋深做实体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为此,渝中区政协围绕“加快体育产业园建设 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开展了专题协商。40余条意见建议,多角度、多层次凝聚起推动渝中区体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目前,渝中区正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跟着赛事去旅行”和体育赛事“三进”活动总体部署,大力推动文体商旅深度融合,让“我运动、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的渝中区,便捷的运动场地、科学的健身指导和丰富的赛事活动多点开花,“处处能健身,人人爱运动”已经成为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记者 凌云 通讯员 秦华兵)
陕西西安市鄠邑区政协委员助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在家门口的“健身圈”收获运动快乐
鄠邑区作为陕西省西安市的新兴城区,近年来人口密度逐年增大,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一年来区政协把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作为重要民生事项,引导委员围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伴随人口老龄化,健康养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普遍开始追求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方式,对周边健身场地和器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全区健身场地总量难以匹配群众需求。”区政协委员王辉说,作为乒乓球运动的爱好者,他常常为场地缺乏而苦恼。通过调研走访,他建议,区级有关部门统筹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大型社区周边15分钟健身圈内有步行可达的球类、健步走、广场舞等活动场地。
针对不少老年人反映的,公园广场水泥地面太硬,容易造成运动受伤的问题,王辉还建议,运动场地与设施的建设应关注到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地面柔性材质铺装改造,为老年人等提供更人性化的保护。对于老旧健身设施以及新装器材的维护更新,他建议从精细化掌握损坏器械数据、规范化反馈责任部门、系统化实施修缮养护三个方面入手,依托社区网格员等开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社区统一反馈至有关部门,部门纳入经费预算,高效落实检修责任。
相关部门积极采纳王辉的建议,对12个广场的老旧健身器材进行了全面检修和更新,还在涝滨生态休闲街区新建了6个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活动区,建设全民健身路径45个、全民健身园区和街道群众健身房4个,有效拓展了城乡居民健身活动空间,让群众有了健身好去处。
在全民健身热潮中,农村群众的健身需求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区政协委员刘智涛在调研后提出,农村的健身场地和器材短板亟待补齐,建议将农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提升纳入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健身活动资源的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实现农村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和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相关部门积极采纳委员建议,为全区51个村和社区更新了健身器材,打造了栗峪口村、李家岩村2个乡村篮球场,为村民就近健身提供了极大便利,受到广泛好评。此外,鄠邑区还积极组织农村体育赛事活动,在举办乡村迷你马拉松的基础上,今年春节前夕,“大地流彩2025年陕西省和美乡村健康跑”在鄠邑区开跑,吸引了千余名跑步爱好者与当地村民踊跃参与,为文体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记者 路强 通讯员 杜娟)
2025-01-13
2025-02-05
2025-02-17
2025-01-31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